旋翼机

用旋翼提供升力的飞行器
旋翼机,是指用无动力驱动的旋翼提供升力、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由推进装置提供推力前进,推进装置有螺旋桨和喷气两种。前进时气流吹动旋翼而产生升力,它不能垂直起飞或悬停,常在起飞时还要给旋翼一个初始动力,使旋翼的升力增加。借助于旋翼可做近似垂直的降落。旋翼使结构变得复杂,速度提高受到限制。旋翼机的最基本的部件是机身、发动机、旋翼系统、螺旋桨、尾面以及起落架。[1]
自转旋翼机之父为为西班牙的 Juan de la Cierva,他于 1923 年成功首飞自转旋翼机,比世界上第一架直升机首飞时间早 13 年,自转旋翼机的出现及其发展为后来出现的直升机发展铺平了道路,许多与旋翼飞行相关的技术问题被早期的自转旋翼机先驱者们发现并成功解决,最著名的当属 Juan de la Cierva 为了解决旋翼桨叶升力非对称问题而发明的旋翼挥舞[jiǎo]链,该解决方案直到今天,仍然作为主流直升机的标准配置。 自转旋翼机是直升机的前身,但由于后者特有的垂直起降功能,直升机在上世纪 40 年代后 迅速发展和普及,作为先驱的自转旋翼机则经历了一段低谷。[2]

历史沿革

设计背景

20世纪飞机升降时常因故障而失速,导致多人丧生。西班牙工程师谢尔瓦于是发明了自转旋翼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这款飞机就是“自转旋翼机”,旋翼机的飞行原理跟当时主流的燃油机不同,旋翼机飞行是靠飞机运动时激起气流并转动旋翼机上的旋翼,让旋翼产生升力,使飞机升空,因为不是靠燃油产生动力,所以旋翼机一旦升空,理论上是永远不会下坠,就算产生故障,飞机也会因为上升力的减弱而慢慢降落,不是产生“空难”,可以说旋翼机在当时很好的解决了飞机升降产生的空难问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