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后街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南后街位于南大街八一七北路)之西, 界于“三坊”“七巷”之间,是联结“三坊七 巷”的中轴,使之形成鱼骨形的格局。南北走向,北起原杨桥巷西口,接达明路,南越澳门桥,通澳门路。全长640米,原是宽不过9米的石板路;民国17年拓宽至12米,成为混凝土路面,两旁店居多改变原样。[1]
南后街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民国时期依然长盛不衰。宋朝淳熙梁克家的《三山志》卷之四“地理类四”,在“由清泰门出清远门外”下注:“地名后街,东通大街。”可见宋时就有后街之名。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载:“郡西南隅,自杨桥直南至鸭门桥,皆曰南后街。”20世纪30年代以前,南后街的绸缎布匹、南北京果、糕饼线面等商铺应有尽有,繁华热闹,但赋予遐迩隆名的是充满文化韵味的店铺。[2]
历史上的南后街以裱[bèi]、花灯、书刻店而闻名,著名的书画装裱店有青莲阁、二宜轩、米家船松竹斋和三禾斋等。花灯是南后街的另一特色,每逢元宵佳节,整条大街成为花灯的海洋,购买以讨个好彩头。[3]

街道简介

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是昔日老福州城的中心城区。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现重新改为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