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宣王

战国时期楚国君主
楚宣王(?―公元前340年),[]姓,熊氏,名良夫,楚悼王之子,楚肃王之弟,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40年在位。[1]
楚宣王继位后,遣师西侵巴地(四川重庆以东巴国东南),公元前343年,楚宣王发兵灭亡陈、蔡。令尹昭奚恤当权,北方诸国都怕他,楚宣王甚异之,大臣江乙告诉楚宣王,昭奚恤只是狐假虎威,靠着楚宣王的权势作威作福,楚宣王死后,其子熊商立,是为楚威王[1]
楚宣王、楚威王统治四十年,各国内部改革持续进行,对外“广辟土地,著税伪财”(《墨子·公孟》),兼并战争激烈,形势也更加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楚宣王、楚威王一方面坚持休兵息民,保持实力,不轻易出击,另一方面则洞察形势,抓住有利时机,也大力加入兼并战争的行列,攻城略地,开拓疆域,使楚国在战国时期出现了最强盛的局面。[2]

人物生平

楚宣王熊良夫是楚悼王之子,约生于䣙郢。[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