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乌桕

大戟目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或灌木
山乌[jiù]学名Tria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俗称红叶乌桕,[2]也称“红乌桕”“红叶乌桕”“红心乌桕”“山柳乌桕”等,[3]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或灌木。[2]因《本草纲目》“乌臼,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而得名。[3]
山乌桕树高3-12米,小枝灰褐色,有皮孔。叶互生,纸质,嫩时呈淡红色,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顶生总状花序蒴果黑色,球形,外薄被蜡质的假种皮。种子近球形。花期4-6月。[2]果期8~ 9月。[1]广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印度、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2]喜深厚湿润土壤,较耐旱,适应性强。多生于山坡或山谷混交林中。[1]
山乌桕的根皮、树皮、叶可入药,有泻下逐水、散瘀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通等症状,外用可用于治疗跌打肿痛、毒蛇咬伤、过敏性皮炎等症状。[4]山乌桕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油料树种,种子外被蜡质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木材轻软,可制火柴枝及茶叶容器。[3][5]山乌桕还可作为行道树、园路树、工业原料林、退耕还林的阔叶树种,亦是沿路、沿江河等营造生态景观林不可多得的特色树种。[1]

命名

乌桕跟乌桕非常亲,它在山里分布很广,所以就叫“山乌桕”了。它们名字中的“乌”是“乌鸦”的意思,《本草纲目》里说“乌臼,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桕”则是“臼”的意思,因乌桕树老后常黑烂成臼一样的碗状,因而得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