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区

陕西省延安市辖区
宝塔区位于陕西省北部,素有“秦地要区”和“塞上咽喉”之称。全区总土地面积35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40951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现辖12镇1乡,5个城市街道办事处,320个行政村,50个城乡社区。202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5.58亿元,占全市的20.9%。该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区、绿色苹果基地县(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体育先进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1]
宝塔区历史悠久,夏朝时属雍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狄、晋、魏、秦国所辖,汉朝设郡,隋唐时称延州或延安府宋朝以后称肤施,民国后改称延安县,1935年延安、肤施两县合并,统称延安县,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3月,延安市和延安县合并为延安县,1975年撤销延安县,并入延安市。1996年12月,延安撤地设市,延安市改称宝塔区。[1]
宝塔区区位优势明显,北承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南接八百里秦川,公路、铁路、航空交织成网,火车新站、包西铁路复线、青兰高速建成投用,京延、神延、西延铁路直通西安北京上海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民航班机可直飞北京、西安、上海、广州重庆等地;210国道、包茂、延志吴、延延高速公路和地方道路相会其中、四通八达,是陕北地区的交通枢纽。[1]
此外,宝塔区还具有独特的政治地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1]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