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褒

西汉文学家
王褒(约公元前90年—约公元前51年)[a][2],子子渊,[3]蜀地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人,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4][5]是西汉时期蜀中与司马相如等齐名的大文豪。[2]
王褒出身贫苦,[3]自幼以耕读为业,农闲则专心治学,常用竹简,树皮和枯叶练字,家门外大小二水池,是他常年洗笔涤砚的地方,日积月累,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王褒勤奋刻苦,博览群书,精通六艺,娴熟《楚辞》,追悯屈原而著《九怀》,在字里行间曲折地表达了他的抱负。公元前70年左右,王褒靠朋友资助在县治中城街建德星堂,还在青龙街口掘井,在井底以石砌八卦图。公元前59年,王褒游历成都,用口语写了一篇戏谑性的赋体僮约》。这是汉代唯一传至今天的俗文学作品,反映了奴仆的遭遇,具有史料价值。约公元前59年秋,王褒入朝,立殿作《圣主得贤臣颂》,用良御驾骏马比喻圣主得贤臣,对巩固封建政权提出见解,道尽励精图治的宏愿。宣帝谕旨王褒待诏金马门,成为宿卫侍从官,后跟随宣帝四处游猎。他创作的《甘泉赋》《甘泉宫颂》完成了从散体大赋向抒情咏物小赋的转变。[2]
约前51年秋,一方士诡称益州云南大姚县禺同山)有金马碧鸡,诚心祭祀就能获得。王褒奉命随往迎取宝物,在路上写完《移金马碧鸡文》就病死了,时年四十岁。宣帝闻奏痛惜。王褒遗体运回墨池坝安葬,墓冢至今犹存。[2][6]王褒一生留下《洞箫赋》等辞赋16篇、《桐柏真人王君外传》 1卷,明末收集有《王谏议集》11篇。[6]

生平经历

王褒,字子渊,资阳县昆仑乡墨池坝人。少孤,家贫,事母至孝,以耕读为本。桑梓墨池就是他洗笔砚之处;县城南书台山,便是他另一个攻书的地方。他精通六艺,娴熟《楚辞》,崇敬屈原而作《九怀》,初露才华。尔后,他游历成都、湔上(今都江堰市玉垒山)等地,博览群书,以文会友。汉宣帝时,益州刺史邀他作客,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中和》《乐职》《宣布》诗,主人命僮子依古乐演唱,大为成功,由此声名四播。在刺史的举荐下,得到宣帝的召见,他先做“待诏”的清客,旋[zhuó]谏大夫。这时,才华横溢的王褒,一连写了《圣主得贤臣颂》《甘泉赋》和《四子讲德论》,其中尤以《圣主得贤臣颂》为著,用良御御骏马来作比,颇为形象。“纵驰骋骛,忽如景靡。过都越国,蹶如历块。追奔电,逐遗风,风流八极,万里壹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音节急促而寓意深[suì],真使人有耳闻目睹马蹄迅疾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