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明朝书画家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朝大臣、书画家。[1]
董其昌自幼聪颖,颇具盛名。[4]十三岁成为松江府[xiáng]生,参加府试时,因书法不足屈居第二,自此发奋研习书法。从学于世家大族莫如忠陆树声,并开始学习作画。[2]万历十七年 (1589 年),董其昌考中进士,之后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为官,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期间由于晚明政局变动,董其昌多次授官不赴任或乞休归家,同时潜心书画艺术,发表了众多艺术理论,及创作了大量作品。[7]崇祯七年(1634年),董其昌年届八十,在礼部任上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并特准驰驿还乡。崇祯九年(1636年)八月,董其昌因病逝世[2],享年八十三岁,谥号文敏。[1][2]
董其昌在书法上自成一家,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锺合称晚明四家。他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董其昌的书画创作追求临摹古人的画作,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1][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