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馍

以面粉为主料制成的面食
蒸馍(steamed buns),又称之为馍、馒头,是中国特色传统面食之一,是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蒸馍的叫法南北不一,通常人们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蒸馍一般以白色为主。[1][2][3]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蒸馍另一称呼馒头的叫法,坊间传说始于三国史书也有记载。[3]西晋时期,明确出现了发酵面食的记载。到了宋代,随着小麦在北方的持续推广和普及,发酵面食也逐渐兴起。在契丹族女真族统治区域内,发酵面食得到了持续发展,不仅是北方汉人最喜爱的主食之一,而且也成为少数民族的重要食物种类。宋金以后,在中国北方地区粟黍逐步被小麦完全取代,利用蕴含着多种微生物的酸面团发酵制成的发酵食品,如馒头、包子、发面饼等。[6]清代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中也有提到蒸馍的相关历史。[7]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蒸馍等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有了深入的认识。[6][8]而蒸馍食品工业化生产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所食用的蒸馍等传统发酵食品,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被机器化替代。[8]
蒸馍主要包括实心馒头、花卷发糕、包子和锅贴馍等类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蒸馍的保健性能也为人们所重视。[5]

历史沿革

蒸馍,又称之为馍、馒头,是中国特色传统面食之一,是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2]蒸馍的叫法南北不一,北方很多地方又称之为馒头、馍或者馍馍。[3]其本有馅,后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通常北方人选择蒸馍,即馒头作为主食,平时人们看到吃到的蒸馍一般都是白色为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