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星

一种亮度发生突变的变星
耀星(flare star),又称鲸鱼座UV型变星,是指一种有亮度突变的变星,通常是光谱为K型或M型的矮星。耀星大部分时间处于宁静期,此时的亮度基本保持不变。[2][1]
1948年,荷兰美国天文学家W. J. 鲁坦(Willem Jacob Luyten)发现鲸鱼座UV星在3分钟内增亮12倍的现象。经过系统搜索,他发现了多颗有亮度突变的耀发星。195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确认这种有亮度突变的耀发星为一种新类型的变星。类似太阳耀斑,耀星也是由于其大气释放储存的磁能而发生的耀斑。耀星的亮度增强发生于从X射线到射电的波谱。耀星光变的主要特征是快速、不规则、大幅度地变亮,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突然增亮,而后缓慢(经过几分钟到几小时)减暗到宁静状态。[2]
根据对太阳附近耀星的研究得知,耀亮并不是恒星的某种总体爆发,而是类似于太阳耀斑出现时的局部性活动,但规模要比耀斑爆发大得多。各种波段的观测发现,耀亮时在从X射线到射电波的各个波段上都可以检测到辐射。2014年3月23日,Swift卫星观测到一颗近的红矮星的最强、最热、持续时间最长的系列耀斑,比有记录最大的太阳耀斑强万倍。在某些食双星、密近双星、矮新星以及早型星上也发现耀亮现象,称为非经典耀星。[2][1]

定义

耀星(flare star),又称鲸鱼座UV型变星,是指一种有亮度突变的变星,大部分时间处于宁静期,亮度基本保持不变。大多耀星是暗淡(光度V、IV型)的红矮星,在赫罗图上位于主序的下端。耀星大多是光谱晚M型到晚K型的,这些光谱型相应于温度约为3000K,光谱含有氢和钙的发射线说明其大气色球在活动。很多耀星是年轻星协(如猎户和金牛恒星形成区)成员并且很多耀星是双星,例如,EQ Peg是目视双星,Wolf629AB是分光双星,两子星都会发生耀斑,因而增加了耀斑活动的可能性。[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