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著作
哲学研究(英语: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德语: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是英籍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所著的哲学著作,该书第一部分完成于1945年,第二部分完成于1946年至1949年之间,在1953年4月正式出版(德英对照版)。[2][1]
《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的主要著作,该书没有用章节来论述,而是用的带有编号的短句子。对哲学问题的回答是通过特定的例子和故事来展示,让读者自己去理解这些难题。[3][4][5]在书中他否定早期提出的“语言是描述世界的图式”,认为语言与实在并非是一种一一对应的逻辑真值关系。主要批评了早期有关语言、心灵和世界的思想,提出了相关的新的理解,认为语言、心灵、世界三者之间的一致关系发生在语言之内,而非语言之外;并对哲学的本性做出了全新的诠释,断言哲学研究就是语法研究。[6][3]核心观点有“对哲学属性的重新定义、反私人语言论证、语言游戏说、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概念研究”等多个方面。[7][8]
有关《哲学研究》一书的研究国外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和专著问世,使得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对比研究也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9][10][11]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完全改变了早期的主要观点,但却仍然认为哲学问题在根本上是语言问题,其中“语言的整体思想、日常语言、逻辑实用主义”产生了积极影响,“反还原论反科学主义、反理智主义、反心理主义”产生了消极影响。[12][13]美国学者马尔康姆(N.Malcolm)认为,“《哲学研究》的相当一部分篇幅是对作者早期著作的直率的或者含蓄的驳斥”,但正是这种批判或驳斥标志着一种全新哲学的开始。哲学家哈克(P. Hacker)称赞《哲学研究》是“我们的圣经”。[14][6][9][3]

作者介绍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 (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维也纳,是具有犹太血统的奥地利人,后来长期生活工作在英国,在希特勒并吞奥地利后成为英籍公民。[2]他的父亲是当时奥地利的钢铁巨擘,母亲则是一位在音乐上极具造诣的天主教徒。维特根斯坦自幼便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私人教育课程。1903年,他开始进入高中学习。三年后又开始在柏林的一所技术学院学习机械工程。1908年,维特根斯坦曼彻斯特大学学习航空工程时开始接触到数学,随即对纯数学与数理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1年,他在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L.G.Frege)的建议下前往剑桥大学跟随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研究数理哲学。[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