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郡

公元前135年设立的郡
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开“西南夷”,置犍为郡。初只领“南夷”之夜郎地两县,元鼎六年(前111)平南夷并设牂牁郡后领县十二,即[]道、江阳、武阳、南安、资中、符县、牛鞞、南广、朱提、[píng][yān]、堂琅、汉阳(见《华阳国志》、《汉书·地理志》)。[1]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郡治移南广(今云南省盐津县东)。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今宜宾市),后移至武阳县(今彭山区凤鸣镇)。南齐时,犍为郡治由武阳迁回僰道县直到公元至501年,僰道为“夷戎”占据,郡废。
隋、唐时曾短期恢复犍为郡,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犍为郡最后一个治所嘉州(今四川乐山)废犍为郡,犍为郡作为一个历史地名从此不复存在,只在乐山留下了一个犍为县留存至今。

史书记载

《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建元六(前135)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zāng]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dào],地东西万馀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馀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彊,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馀人,从巴蜀[zuó]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馀县,属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