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

杭州西湖的寺庙
杭州西湖孤山寺,由天竺僧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560)持辟支佛颔骨舍利建塔开山创建,亦名永福寺,有1400余年历史。唐代时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建竹阁,作《钱塘湖春行》、《孤山寺遇雨》等诗文。清光绪二年(1876)丁申、丁丙兄弟捐资移建和复建竹阁、柏堂等建筑,现存西泠印社内。1952年孤山寺(广化寺)仍有房屋36间、常住2人。解放后,一度作为培养春兰的基地,称杭州兰苑。1957年,孤山寺(广化寺)大殿因大梁被白蚁蚀空而拆除,孤山寺(广化寺)遗存的竹阁、柏堂为西[líng]印社使用。[1]

历史沿革

(一)2013年,邵玉贞著的《西湖孤山》一书杭州出版社出版,是曾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先生主编的《杭州全书西湖丛书》之一,对孤山寺(广化寺)的记载
广化寺位于孤山之南,唐、宋人称孤山寺,唐代白居易有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始建于南朝陈文帝(560—566)天嘉初年,初名永福寺。唐武宗会昌灭法,遭兵[xiǎn],寺[]宋真宗大中祥符间,僧人方简在孤山寺废墟上重建寺观,改额广化寺南宋绍兴年间,改创四圣观。元代,杨琏真伽改为万寿寺,元末毁。明洪武初年,刘基复建,岁久倾圮。崇祯甲申年,杭人在其外建数峰阁,水部陈调元再次重建,并将汉至明代的名贤都列在其中祭祀,仍然称为广化寺。清咸丰十年(1861),毁于太平军火烧。清光绪二年(1876),丁丙捐资复建柏堂、移建竹阁,开挖小莲池。清光绪三年(1877)春,丁丙、丁申兄弟捐资建蒋果敏公祠。光绪六年(1880),由僧人募建广化寺大雄宝殿,经两任主持,始完其事。重修后的广化寺已不如当年之气派,其大门沿马路仅楼上、楼下三间。再后来竹阁、柏堂也逐渐与广化寺分离,转同蒋果敏公祠连成一片,并逐渐过渡为西泠印社初创时的活动场所之一。
孤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