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隐

明代思想家
何心隐(1517年—1579年),中国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式乌托邦思想的践行者。[1]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他早年仰慕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百姓日用即道”之学,放弃科举考试,进入王门师从颜均,学“心斋立本之旨”,创建“聚和堂”。后北上京师(今北京),因参与弹劾严嵩的政治活动,又不容于首辅张居正,被迫改名换姓。后到湖北孝感讲学,因反对当权者毁书院、禁讲学,受到追缉。万历七年(1579年)被捕,死于湖北武昌狱中。[1]何心隐著有《[cuàn]梧集》《何心隐集》《重庆会稿》和《聚和堂日记》等。[2]
何心隐通过创建聚和堂, 将个性释放于明代中后期日趋繁荣的文化科学和思想学术浪潮中,并启发后人以更多有益的方式探索社会治理。[1]何心隐是中国十六世纪的教育家、实践家、进步思想家,其思想被人称为“异端”。他一生主要从事两种活动,即讲学与批评封建制度、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3]

主要成就

人物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