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皮蜥

喜栖于沿海沙岸地带的爬行动物
蜡皮蜥(学名Leiolepis reevesii)是鬣蜥科蜡皮蜥属爬行动物。体长150毫米,尾长为体长的两倍。头高而短小,体扁无[liè]鳞,尾粗壮。吻高而斜向吻端,鼻孔大,鼻孔与上唇鳞之间有4-5排小鳞;耳孔椭圆形,几与眼径等长,四肢前外侧和胸腹部的鳞大而光滑;咽喉部有一排大鳞与下唇鳞平行排列,并且有两排横沟褶,褶缘的鳞甚小。颈部皮肤松,固定后成皱褶状。尾粗而宽扁;尾腹面的鳞大而具棱。后肢强壮而长,向前可达颈部,爪发达,第三趾基部内侧有3-5枚三角状的大鳞。每侧有股窝13-18枚。生活时颜色及斑纹的变异颇大,背面一般为灰棕色深棕色,满布橘黄或橘红色圆眼斑,体侧为两色相间之横纹,四肢及尾正中部的斑点小,腹面一般为乳黄色,无斑或有麻斑。幼体背色深,具圆斑,尾部鲜砖红色。
蜡皮蜥通常栖息于沿海沙岸地带,在略有坡度的地方挖掘洞穴,用于居住。洞穴常见于土坟堆上,洞口呈扁圆形,穴道深约1米左右,与地面大约成30度角。它们不会群居,都是一蜥一洞的原则。通常在白天气温适宜时,出洞活动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物。只要受到惊扰,便立即窜入洞中。雌性还会将卵产在自己洞内的栖息室中。分布于柬埔寨泰国越南和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澳门、海南广西等地。

动物学史

蜡皮蜥的种名reevesii是以自然学家和收藏家约翰·里夫斯(John Reeves,1774-1856年)的名字命名,他将蜡皮蜥的标本送回英国。里夫斯受雇于东印度公司作为“茶叶检验员”,并于1812-1831年在中国居住。请注意,施泰格(1907)表示,约翰·里夫斯的儿子约翰·罗素·里夫斯(John Russell Reeves,1804-1877)将材料寄给了格雷(Gray),因此这里有可能出现混淆。

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