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异丁烯

饱和线型聚合物
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PIB)是由异丁烯经正离子聚合制得的聚合物,其分子量可从数百至数百万。它是一种典型的饱和线型聚合物。分子链主体不含双键,无长支链存在,其结构单元为-(CH2-C(CH3)2)-,其中无不对称碳原子,并且结构单元以首一尾有规序列连接。

简史与现状

1873年苏联Бутлеров首次发现了异丁烯在BF作用下的聚合, 并经详细研究确定了其结构。自此,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先后开展了对聚异丁烯的研究。德国BASF公司于1940 年首次建立了6000t/a聚异丁烯生产装置,美国Exxon 公司1942 年建立了第一个工业规模丁基橡胶厂,并于1942 年生产出聚异丁烯产品。目前,美国、法国前苏联、德国都有商品聚异丁烯生产,主要采用德国BASF 公司和美国Seandard oil公司的连续聚合技术。美国Exxon公司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的生产工艺与此相同,都是把高纯度的异丁烯和异丁烷己烷混合,用AlCl 或BF 为催化剂在-10℃~ -20℃下聚合。而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制造工艺却不相同,Exxon 公司采用的是AlCl 为引发剂的淤浆聚合工艺,该工艺中,聚合淤浆的稳定是影响PIB连续运转的关键技术问题。Exxon 公司将接枝29%苯乙烯的聚异丁烯共聚物加入聚合系统,有效地克服了聚合物淤浆的自黏性。美国Cosden 公司利用石油炼油厂的混合C4馏分合成一种聚合物,一般文中称之为聚丁烯。其实这个名称是不恰当的, 事实上这种聚合物是由大量的异丁烯和少量的丁烯共聚所得的共聚物, 其物理化学性能与PIB 十分相似, 因此, 也应称之为聚异丁烯。美国Cosden公司合成低聚异丁烯采用AlCl 引发体系, 原料中的1-丁烯是个温和的抑制剂,它能使低聚异丁烯收率降低,但对平均分子量影响不大,而2-丁烯既是抑制剂,又是链转移剂, 能使收率和平均分子量都降低,因此,使用混合C4 合成低聚异丁烯反应过程是异丁烯在抑制剂和链转移剂存在下的聚合过程。
我国的聚异丁烯开发较晚, 研究开发始于20 世纪80 年代, 最初是作为内燃机油清净分散剂[bèi]盐原料而由兰化炼油厂和锦州炼油厂开展研究生产的。其生产原料是C4 馏分, 并以AlCl 倍半铝为催化剂, 所得产品的分子量为1000~ 3000, 80 年代初兰化炼油厂和锦州炼油厂分别建立了500t/a和300t/ a生产装置。锦州炼油厂还生产分子量为40000的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 商品名为T603。大庆石化总厂也开展了聚异丁烯的研究,生产的聚异丁烯分子量为20000~40000。所用原料为混合C4,采用甲苯- AlCl体系催化剂。上述3 个厂家在1977 年所生产的聚异丁烯均为淡黄色,无法用于白色制品中,且分子量20000以上的产品中尚含有稀释油, 并非单一聚异丁烯产品,因此,其生产开发受到限制。1988 年,吉化研究院为吉化油脂厂出口白油中所添加的黏度指数改进剂( 日本进口) 国产化,开展了无色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研究,并完成了小试。之后,又研制出无色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并建立100t/a低聚异丁烯中试装置,来满足大连鼠药厂和日本三井消毒株式会社合作生产捕鼠胶的需求。该项目1995年通过吉林省技术鉴定,1995 年吉化研究院建成了我国第一套200t/a无色聚异丁烯生产装置,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分子量范围在30000~ 100000之间。

结构式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