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

春节期间的特色食品
糖瓜,又称为“灶糖”,“祭灶糖”,是一种用麦芽和大米、黄米等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2][5][6]糖瓜既是民俗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用的供品,也是北方春节期间的特色食品。其口感比较粘牙,松酥脆甜,流传历史悠久,备受人们欢迎。[2][7][8]
糖瓜最早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相关记载,称为“胶牙饧”,明朝有以“糖剂”祭灶神的记载,清朝乾隆年潘荣陛所作《帝京岁时纪时·市卖》中已出现关于糖瓜的明确记载。[3][5][9]糖瓜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精妙工艺的山东莱芜陈楼糖瓜、甘肃临夏河州糖瓜,这两种糖瓜已经成为非遗产品。[10][11]
糖瓜用作祭灶神的供品,既承载了悠久的民俗文化,也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平安幸福的祈求。根据民间传说 ,灶神吃了糖瓜嘴甜,人们乞求它多说好话,以求福佑,正所谓“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糖瓜的另一用途,则是祭灶后给人吃,特别是给小儿吃。因为糖瓜很粘,要封小儿口,让不懂事、平日喜好乱说话的儿童在春节期间不讲不吉利的话,也是图个“ 大吉大利 ” 。[3][5]

起源

糖瓜最早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相关记载,当时称为“胶牙饧”。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明朝刘伺《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二十四日以糖剂、饼、泰、枣、栗、胡桃、沙豆祀灶君。以槽草林灶君马,谓翌日灶君朝天去,白家间一岁事,祝日:好多说,不好少说。”民俗以糖剂祭灶君。据康熙天津卫志》中记载:“二十四日,相传灶君朝天,设糖果而饯之。”这是记载天津祭灶传统的史料。乾隆天津县志》记载:“二十四日,备糕、饴祀灶。”表明康熙年间天津地区已开始使用类似糖瓜的“饴”来祭灶。清朝乾隆年潘荣陛所作《帝京岁时纪时 · 市卖》中 “ 廿[niàn]日外则卖糖瓜 、糖饼、江米竹节糕 、关东搪 、糟草炒豆,乃廿三日送灶铜神马之具也。”已出现关于糖瓜叫法的明确记载。清代张焘在光绪年间其所撰《津门杂记》中记载:“津俗到腊月二十三日晚间,每家送灶神升天,备粘糕饴糖,名曰糖瓜,供之。祝曰: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使用糖瓜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传统流传至今。[3][5][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