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琏

明朝监察御史、刘基长子
刘琏(1348年-1379年),字孟藻,浙江青田南田(今属浙江文成南田)人,是明朝开国大臣刘基[d]长子,明朝监察御史。[1][4]
刘琏年少聪慧,年轻时一直在家乡读书习武,当时父亲刘基出佐明太祖朱元璋,刘琏遵照父亲指示在故乡南田组织兵民,保家安境。[1][2][6]洪武八年(1375年),刘琏奉父遗命献藏书获朱元璋赏识,将其留用在朝内。[6]洪武十年(1377年),刘琏任承务郎、考功监丞、试监察御史。次年,刘琏任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进阶中奉大夫。[1][7]刘琏因不愿依附胡惟庸,为其同党排挤,最终投井而死,时年三十二岁。[1][2][6][7]朱元璋为其亲作祭文追悼,并派使者前往祭奠。[6][8]
刘琏颇有文采,遇事刚果,坐折奸佞,不挠不阿,富有锐气。[9]他的诗风同其父刘基相似。曾著《自怡集》,收录九十四首诗作。其中《秋日旅怀》《遣兴》《送章蕴德指挥还平阳卫》《舟中即事》《钱唐别友人》等诗歌,意境高远,[10]五言诗占大体,对于刘琏诗文的鉴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其诗作“皆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3]明太祖朱元璋对刘琏多有褒扬之词,称赞其“卿忠孝具著”。[6]明翰林编修官吴从善在《故叅[e]政刘君孟藻哀辞有序》中评价其“为人敏慧警颖”。[1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