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

用节点代表概念的图像
概念图,由方形表示概念,如“狗”和“动物”等等。概念间的关系则以标名(labelled)的箭头线段连结,箭头的方向表示往下发展的层次。这些线段会像是:“引发”、“导致”、“需要”、“提供”等等。[1][2][3]

概念介绍

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 D.Novak)于20世纪7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发展出概念图绘制技巧。当时,Novak将这种技巧应用在科学教学上,做为一种增进理解的教学技术。Novak的设计是基于大卫·奥苏伯尔(David Ausubel)的同化理论(assimilation theory)。奥苏伯尔根据建构式学习(constructivism learning)的观点,强调先前知识(prior knowledge)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框架(framework),并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在Novak的著作《习得学习》(Learning to Learn)中,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涉及将新概念与命题的同化于既有的认知架构中。”
概念图
Novak教授认为,概念图是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又可称为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或概念地图(concept maps)。前者注重概念图制作的具体过程,后者注重概念图制作的最后结果。现在一般把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统称为概念图而不加于严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