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

北宋诗人、思想家、教育家、易学家
[gòu](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人(其出生地在今江西省资溪县),是北宋诗人、思想家、教育家、易学家。[1][2]
李觏家世寒微,自幼聪颖好学。五岁知声律、习字书,十岁通诗文,十二岁以后文章已享有盛名。但科举一再受挫,从此心灰意冷,退居家中,奉养老母,潜心著述。庆历三年(1043年),李觏创办了盱江学院,教书授徒,一时慕名求学者众多,成为“盱江儒宗”,人称“盱江先生”。后经范仲淹余靖等人推荐,李觏被授为太学助教。李觏又先后任太学说书、海门主簿、太学直讲等职。嘉祐四年(1059年),李觏权同管勾太学,八月病逝于家中,终年五十一岁。[2]
李觏著有《易论》《删定易图序论》《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庆历民言》等,他还著有大量的诗词、散文、书信、志铭、碑记等。[2]1981年,中华书局整理、校点、出版了《李觏集》,共三十七万余字。[2][3]

个人简介

李觏,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住县城北街瑾睦坊。北宋儒家学者,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一生以教学为主,40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李觏家于盱江边,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李盱江”,学者称盱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