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路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街道
文德路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道路。该路是广州历史悠久的文化街,与北京琉璃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齐名,沿路历来有古玩文物、古籍字画、陶瓷、字画装裱等商店。南起万福路与文德南路相接,北至中山四路,旧名府学东街,因明清位处广州府学(广州三大学宫之一)而得名,民国7年(1918年)拓阔为马路,取路东街巷文德里改今名。从这里向东行,有万木草堂、番禺学宫和广州贡院;向西行,有大、小马站的书院群;南行则是南园诗社。沿文德路一带还有秉政祠、凤和书院旧址、无着庵、番山亭、城隍庙以及著名的南越国宫遗址,是与北京琉璃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齐名的文化街。

商业历史

其在广州城区中部偏东。南北向。史料显示,明清时期,全省文人来省城会考都会来文德路,当时文德路附近遍布数十家文化书院。到了近代,这里知名的书店、古玩、文具店多达40余家,如文华阁、玩文斋、萃经堂等。同时,由于广州面临港澳,又是各种商品外运的主要通商口岸,许多国产货物集散于此,来自北方、中原地区的货商,特别是北京郑州洛阳开封武汉西安等地的古董、字画、装裱商云集广州。全盛时期,大大小小的古董、字画、装裱铺鳞次栉比,从业人员迅速壮大。据说,当年在文德路上做此类行当的商铺也是不胜枚举。
文德路字画街的兴起与当时“外销画”的出现有关。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带来的圣像西洋画,以及后来法国的波塞尔与英国钱纳利广州收徒等活动,使广州画人在直接或间接学习了西洋画技法后,便以西洋画的材料和技法,来描绘东方古国的风情。这些作品除了成为旅游者购买的纪念品外,大多输出西方,人称“外销画”。依作画材料可划分为“油漆画”和“通纸画”两种。特别是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在广州珠江北岸的文德路、西关十三行等经营中西贸易的范围内,出现了一间又一间专售外销画的商铺,一组组出自十八、十九世纪广州画人之手的“外销画”,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广州百姓的市井生活———卖莲藕的、卖油的、卖烟斗的、卖画的、卖扇坠的、卖蔬菜的、卖点心的、卖肉的、卖花的,还有街头小儿赛毽子,斗汉子戏花灯……

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