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方战争

俄罗斯与瑞典发生的战争
大北方战争(Great Northern War),发生于1700至1721年,是俄罗斯帝国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及与瑞典王国争霸的战争,史称“第三次北方战争”。[1][2]
在“大北方战争”中,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CharlesXII)率军侵入波兰,废黜奥古斯特二世,扶持斯坦尼斯瓦夫一世(StanisławILeszczyński)为波兰国王。1709年,沙皇彼得一世(PeterI)率军在波尔塔瓦(Połtawa)彻底打败瑞典军队。“波尔塔瓦战役”成为欧洲历史的转折点。自此,瑞典从欧洲列强的名单中消失,俄国则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同年,奥古斯特二世在俄国的帮助下夺回王位。尽管如此,波兰已元气大伤,逐渐成为俄国的附庸。1721年,俄国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成为波罗的海最高主宰者。[3]同年,俄国和瑞典芬兰签订《尼斯塔德条约》(PokójwNystad),波兰虽为战胜国,却被拒之门外。由于长期战乱导致波兰全国人口减少近30%,经济凋敝,万业萧条。[4]

战争背景

在1560至1658年间,瑞典形成了一个以芬兰湾为中心的波罗的海帝国,包括卡列利阿,因格里亚,爱沙尼亚和立窝尼亚。在三十年战争中,瑞典在德意志也得到了大片领地,包括西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不莱梅公国和费尔登。同时瑞典还征服了丹麦挪威在松德海峡以北的领地。
这些胜利可能要归因于训练有素的军队,尽管其规模相对较小,但是比大多数欧陆军队专业化程度高得多。尤其是其专业军事训练使得其可以维持高比例的小型火枪队。但是由于战争费用不能由占领区提供,瑞典最终证明不能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维持其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