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龙

生活于上白垩纪北美洲的大型恐龙
盔龙(拉丁学名Corythosaurus),又名冠龙、鸡冠龙、盔头龙或盔首龙,意为“头盔蜥蜴”,是鸟臀目鸟脚类、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下的一属,草食性动物。盔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6500万~8000万年以前),体长可达10米,体重5吨,是鸭嘴龙类中最著名的恐龙。[1][2][3]
盔龙成群居住,能跑得很快,生存地点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加拿大;食物为植物,比如松树叶,水果,嫩树枝,木兰叶等;长着像鸭子一样的脸,头上有一个鸡冠般的头冠,中空,与鼻孔相通;喙里一颗牙也没有,但嘴里有上百颗的牙齿,可以用没牙的喙嘴咬断细枝或树叶和松针;行走时用两条腿,前臂短一些,尾巴又长又胖,脚趾上因没有锋利的爪而无法抵御肉食恐龙的袭击。[1][2][3]
盔龙第一个化石由美国古生物学家巴纳姆·布朗于1912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发现。[4]此外,所有的盔龙头上,都有一个头冠,但各个盔龙的头冠都不一样大。一般来说,年轻的盔龙或雌盔龙的头冠较小,而成年的雄盔龙拥有比较大的头冠。相反,一些年幼的盔龙是看不到头冠的。[5][1]

发现历史

盔龙的第一个标本,是于1912年由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红鹿河附近发现。除了发现几乎完整的骨骼外,盔龙的化石化的皮肤亦被保存了下来。于1916年,这些标本连同其他省立恐龙公园的化石被一同运往英国。但运送的船只被德国的改装巡洋舰所击沉,这些化石就此沉入北大西洋的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