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器

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航天器
火星探测器,主要用途是探测火星地表,火星地层深度的构成探查、对岩层进行钻探、采样、分析。[1]火星探测大约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的飞越探测,主要以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为主。第二阶段是初步了解火星表面,以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为主,主要任务包括传输图像、探测大气、磁场、地表温度等。第三阶段则是探寻火星生命迹象,火星探测活动的探测方式主要为着陆和巡视探测,主要目标是寻找火星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2]美国“水手4号”探测器于1964年10月,向地球传回人类史上第一张火星表面的近距离图像。1971年发射的苏联火星3号”,成功登陆火星成为首颗火星着陆器。1972年,美国“水手9号”到达火星,成为火星第一颗人造卫星。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的“勇气号”“机遇号”和“好奇号”等多颗探测器,它们成功找到了火星水存在的证据。[3]
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并进一步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4]2021年5月15日8时20分左右,中国首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中国成为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1]

发展沿革

火星地球的近邻,它的特征在很多方面都与地球极为相似。有人认为,火星的现在就是地球的未来,因而开展火星探测和研究,对于认识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特别是认识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火星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