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藜

七月派诗人之一
[](1914—1999),男,原名许图地,笔名许流浪、许徒弟、鲁加等,1914年11月14日出生于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cuò]村。曾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天津市文协主席,是七月派诗人之一。[1][3][2]
1932年入集美乡村师范实验学校读书。[4]同年8月26日,在厦门《江声报》副刊上发表了自己的散文处女作《给母亲》。[1] 1934年到上海任教,以鲁藜、鲁加、奴隶、小犁等笔名发表作品,开始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1][4]1938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从事宣传工作。1939年下半年,写下了《青春曲》《红的雪花》《醒来的时候》等。 [1]1942年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1943年出版诗集《醒来的时候》。[4]1947年出版诗集《锻炼》。1949年随军到天津,出任天津市文协主席,出版《时间的歌》《红旗手》等诗集。[4]1955年受胡风问题株连,下放到市郊劳动。[4]1978年平反,任天津市作协主席、北京诗刊》编委等职。[1]1983年出版《天青集》《鹅毛集》《鲁藜诗选》。[4]1984年4月,回到了许厝村,写下了《老榕树》《鹭之歌》《木棉花》等诗歌。 [1]1999年1月13日,鲁藜因病不幸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1]
鲁藜一生发表了近两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十二部诗集、三部散文和小说集。诗作被译成英、日、僧伽罗文字在国外发行。[1]

人物生平

1914年11月14日,鲁藜出生于内厝镇许厝村。父亲许派缠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图地”,就是靠耕种土地的意思。鲁藜是第十一胎,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但一出生就送人抱养了。因为家境贫寒,有的兄弟姐妹养不活,当鲁藜出生时,只剩下两个哥哥,一个姐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