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一所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前身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现名。学生来源最初是驻校轮训中国工农红军的各级部队干部,后来大量招收培训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抗日知识青年。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邢台县浆水一带,校部设在前南峪村。校长徐向前兼任中央处理委员会主任、抗大总学习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其前身为红军大学[1][2][3]现已转为纪念馆。

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

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大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红军干部团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改称“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
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址为保安县)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出席并发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