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麝

麝科麝属中体色最深暗的一个种
黑麝(学名Moschus fuscus),别名黑獐、香獐、獐子、拉那(门巴语),为麝属中体色最深暗的一个种,[3][1]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区。[1][5]栖息地区海拔的高度约为3000m~4600m,活动在多悬崖峭壁、密林、灌丛、草甸地带。[3][9][1]
黑麝体形与林麝大小相似,头形与林麝雷同,但耳的上半部、耳尖比林麝宽圆,四肢比林麝明显粗壮。[12]黑麝体长约70cm~80cm,体重约7kg~9kg。[3][1]全身被覆以黑褐色,肩背部杂有棕黄色,颈背处两侧各有一段斑块状间杂的淡黄色毛,是麝科麝属中体色最深暗的一个种。[3][1]雄性有细长的上犬齿,成熟时可以延伸到下颌以下;雌性有上犬齿,但不会伸出嘴巴。[8]黑麝是一种草食性反刍动物,独栖,在圈养中可以活20年。[9][8]白天隐伏,晨昏时,在高山草甸中觅食,[1]喜食苔藓、杜鹃、高山柳等植物。[9][12][10]
黑麝的麝肉、麝毛、麝皮等具有经济价值,而麝香既有经济价值,也有药用价值。[10][11][13]但由于人类伐木作业、猎取麝香、过度放牧等导致了黑麝种群数量下降。[5][1]在2015年,黑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濒危(EN)。[5]2021年,黑麝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等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2023年,黑麝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7]此外,在黑麝栖息地上建立了黑麝自然保护区,以及采取了相应的保护行动。[5][1][10]

发现与命名

麝属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2]在1981年,中国学者李致祥(Lizhixiang)在碧罗雪山采集到黑麝的标本,并描述了该物种为中国的新纪录。[4]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中,其异名为“Moschus chrysogaster fuscus”。[2]该物种别名黑獐、香獐、獐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