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里克山

喀尔里克山
喀尔里克山位于东天山山脉南麓的哈密绿洲。它有悬冰川98条,冰斗冰川26条,山谷冰川29条,平顶冰川7处,共160条,冰川面积达143平方公里,冰川最厚为73米。从某种意义上讲,喀尔里克山和白杨河共同哺育了哈密绿洲、哈密文明。山和水的交融共舞掀起了哈密演出的幕布,把哈密盆地打造成了一个文化底蕴极佳的盆地。喀尔里克山是东天山的头部。从汉唐时匈奴活动的踪迹看,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把喀尔里克山当作图腾崇拜,因为山赐予他们衣食,他们称之为“白山”,冰川、积雪较多,在历史记载中,又被称之为“折罗漫山”。

征战于此的将军

作为西域咽喉的蒲类国便成了血与火的战场。从汉武帝时开始,武帝派出了他骄傲的将军——卫青霍去病李广利赵充国,以“先后出兵蒲类,于匈奴互有胜负”。到了东汉,西域三绝三通,以名将窦固耿秉班超班勇任尚裴岑为代表,先后在蒲类海浴血奋战,其中以班超父子功绩最为卓越,汉王朝封班超为“定远侯”。班超在回归洛阳时,在白杨河长久驻足,他手扶白须,遥想金戈铁马的一生,发出了一声叹息:“逝者如斯夫!”

两位公主

第一位叫刘细君,她是汉武帝的侄女,被嫁给了乌孙王,乌孙是今天哈萨克族祖先的主体部落,被武帝认为是打击匈奴的左右臂,他们游牧在敦煌祁连哈密之间,战胜大月氏后,移居伊犁河流域。细君公主当然从哈密走过的,走进白杨河时,这位公主作了一首诗,被称为中国第一首边塞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帝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第二位就是著名的解忧公主了,细君到西域后,在忧怨中死去,解忧便接了班。白杨河畔,天山脚下,有了两位女性的声音,西域土地上不觉便多了几分了凄凉,面对着高高的喀尔里克山,马蹄声碎,喇叭声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