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

清代语言学家
王念孙(1744年4月25日-1832年2月25日),字怀祖,自号石[](《扬州画舫录·卷三·新城北录上》作“石渠”  ),江苏高邮人,清代语言学家,与其子王引之并称“高邮二王”,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
王念孙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提出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则,建立义通说;归纳《诗经》《楚辞》的声韵系统,定古韵为二十二部。注意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
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等。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职中,以秉公持正著称。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曾奉旨编[zuǎn]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王石臞先生遗文》4卷等。[1]

出身

王念孙之父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雍正二年(1724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官至吏部尚书,曾延请戴震为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之学,尽得其传,《清史稿》有记载:“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熟于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于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韵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年二十余,与李敦贾田祖晨夕过从,饮酒歌诗,质疑问难,又常与刘台拱任大椿程瑶田书札往来,研讨古学,阐发叔重,康成[kǔn]奥,翁方纲赠以楹联云:“识过[xuàn][kǎi]两徐而上,学居后先二郑之间。”可谓颇得其实,可见王念孙青年时所诣已如此高深。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二十三,得江永《古韵标准》读之,始知顾氏所分十部,犹有[xià]漏,旋里后取三百五篇,并参改《楚辞》、《淮南子》、《易林》等书用韵,反复寻绎,始知江氏之书,仍未尽善,遂以已意重加编次,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同时,对古书中文字的假借、声音的通转,都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