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爆炸方式

超高空爆炸、水下爆炸等的合称
核武器爆炸方式可分为9类———空中爆炸中的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爆炸,地面、地下爆炸,水面、水下爆炸和深海爆炸。

正文

核武器在不同介质和不同高度(或深度)爆炸的形式。核武器当量相同,爆炸方式不同,其外观景象和杀伤破坏效应差别很大(见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在实施核突击时,根据作战任务、目标性质和地形、气象条件等,正确选择爆炸方式,可收到较好效果。在遭到核袭击时,通过观测核爆炸的外观景象,判断爆炸方式,可估算其当量和杀伤破坏程度,以便正确地组织部队行动。核武器爆炸方式,通常分为空中、地(水)面、地(水)下和高空核爆炸。
空中核爆炸火球不接触地(水)面的核爆炸。它首先发出强烈闪光,随即出现高温高压火球,火球初期呈球形(图1),后期变成扁球形。核爆炸时发出巨响,在距爆心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处可听到响声。火球冷却后,变成灰白色或褐色的烟云并迅速滚翻上升,体积不断扩大,与地面上被吸起的尘柱构成蘑菇状烟云(图2)。空中核爆炸的主要杀伤破坏因素,是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电磁脉冲。这种核爆炸方式,适用于杀伤暴露的和隐蔽在野战工事内的有生力量,摧毁地面和浅地下目标,如武器装备、城市建筑、交通枢纽和野战工事、人防工事等。地面放射性沾染较轻。
高空核爆炸爆高在30公里以上空中的核爆炸。亦称超高空核爆炸。由于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增加基本上按指数规律递减,在高度为30公里处,大气密度为地面的百分之一;在高度为80公里处,大气密度只有地面的十万分之一。核武器在30公里以上、80公里以下的高度爆炸时,与空中核爆炸虽有相似之处,如闪光、火球和烟云(无尘柱)等,但转化为冲击波的能量有所减少。当爆高大于80公里时,有70~80%的能量以 X射线形式释放,聚积在爆心下方距地面70~80公里的大气中,形成饼状发光区,又称饼状火球;γ射线能量聚积在距地面20~30公里的大气中,形成较强的电磁脉冲,作用范围显著增大。高空核爆炸的主要杀伤破坏因素是 X射线、早期核辐射和电磁脉冲。这种核爆炸可摧毁一定范围内的对方卫星和来袭导弹等,也可用于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