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卡板块

东太平洋赤道以南的板块
纳斯卡板块(Nazca Plate,也译作纳兹卡板块)以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命名。它本是太平洋大板块的一部分,后来分裂成独立的一个小板块,它位于东太平洋赤道以南,它的东边与南美板块交界。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它是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根据板块学说,两个板块相撞,会形成高大的山脉,并且会经常引发地震以释放板块撞击产生的能量。纳斯卡板块,正是向东南方向移动,冲击南美板块,形成了安第斯山脉智利正位于安第斯山脉脚下,是一个地震多发区。纳斯卡板块的绝对运动速度,经校准,为3.7厘米/年,方向为偏东(88°),在所有板块中是绝对运动速度最快的之一。纳斯卡板块的消减是少见的平板消减,在发生消减的时候,变形和撕裂同时发生,并持续不断地形成具有火山的安第斯山脉。纳斯卡板块的变形甚至还影响到了远在其东部的玻利维亚的地理。

位置

纳斯卡板块的东界为一会聚边界消减区,俯冲于南美洲板块和安第斯山脉之下,形成秘鲁-智利海沟。其南界与南极洲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智利海隆,在该处因为海底扩张,岩浆得以溢出。其西界与太平洋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东太平洋海隆。其北界则与科科斯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加拉帕戈斯海隆。在纳斯卡板块的西北角,哥伦比亚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它和科科斯板块、太平洋板块形成一个三联点。另一个三联点位于其西南角,智利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是纳斯卡、太平洋和南极洲板块相会之处。在这两个三联点处,各存在一个罕见的微板块,即北边的加拉帕戈斯微板块和南边的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复活节岛微板块则是又一个微板块,位于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以北不远处,即复活节岛西边不远处。还有一个三联点位于纳斯卡、南极洲南美洲板块相会处。这个三联点被认为和1960年的一次9.5级大逆冲地震——智利大地震——有关。幸运的是,几乎没什么岛屿因为这些三联点的复杂运动而时常遭受地震灾难。但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是个例外。卡内基海岭是纳斯卡板块北部的一处特征地貌,它长1350千米,宽300千米,加拉帕戈斯群岛即位于其西部末端。它和纳斯卡板块的其余部分都消减于南美洲之下。纳斯卡板块和它北部科科斯板块的前身是法拉龙板块,在大约228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分裂,这一地质时间是通过对磁异常的解释而获知的。

地质历史

纳斯卡板块和它北部的科科斯板块的前身是法拉龙板块,这一板块在大约228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分裂成为现在的纳斯卡板块和科科斯板块。这一地质时间的确定是通过对海底磁异常的解释而获知的。纳斯卡板块的形成和运动对南美洲西岸的地质构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形成了安第斯山脉,还影响到了远在其东部的玻利维亚的地理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