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急后重

肛门坠胀、疼痛、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
里急后重(tenesmus),又称内急、急迫,指肛门坠胀、疼痛、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也用于描述排尿急迫、不尽或迟滞感。[1]
从西医角度讲,里急后重常见病因包括肠道感染、非特异性结直肠炎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直肠壁疾病等[1],从中医角度讲,里急后重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导致,亦有因痢疾久不愈,气血两虚,津伤阴弱所造成。[3]临床上,里急后重常伴不随意、无效的排便动作、[1]或发热、膀胱刺激症状。[2]
应综合排便习惯、粪便性状及下消化道的其他症状,[1]同时配合体格检查及血常规/粪常规/粪便细菌培养、X线[bèi]灌肠或肠镜、B超/CT等辅助检查予以诊断,[2]需与肛门气坠等相鉴别。[3]在治疗上,西医主要是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2],中医予以辨证治疗。[6]

定义

里急后重一词出自《难经·五十七难》:“大[jiǎ]泄者,里急后重,数至[qīng]而不能便,茎中痛”[3],又称内急、急迫,指肛门坠胀、疼痛、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常伴不随意、无效的排便动作,也用于描述排尿急迫、不尽或迟滞感[1],是一种直肠的刺激症状。[2]当直肠粘膜由炎症或肿瘤压迫而出现水肿,充血糜烂,敏感性增高时,直肠内只要有少量粪便,粘液或出血等,就可以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并且在排便后,总有便意未尽的感觉,临床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里急后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