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昌

清末民初立宪派代表人物
赵凤昌(1856年~1938年),江苏常州人,[1]字荣庆,号竹君、惜阴,谱名坦,[2]是清末民初政坛上十分活跃、很有影响力的立宪派代表人物。[3]赵凤昌参与了庚子事变中的东南互保、预备立宪以及辛亥革命中的重大事件,是由立宪派代表人物转向共和、创建民国的功臣;再到南北议和袁世凯称帝等事件,赵凤昌都从中斡旋,被史学界称为“民国产婆”“民国诸葛”。[1]
赵凤昌年方弱冠进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任文案处缮校委员兼充文巡捕,成为其亲信幕僚张之洞移任湖广总督,也奏调赵凤昌随其赴任,并更受张之洞器重和倚任,结果因此遭到弹劾,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被革职回籍。第二年他移居上海,恰巧甲午战争爆发,张之洞请他为自己搜集情报、购买枪械。[2]赵凤昌利用张之洞幕僚身份,结交江浙地区有身份地位和潜在影响力的人物,如端方盛宣怀张謇唐绍仪熊希龄、樊[fēn]宋炜臣蔡元培黄兴汪精卫等,既有官僚政客、绅商大贾,也有革命党人,[4]从而一跃成为东南社会的重要人物。[2]自1919年调停南北议和失败,他即参禅学佛,过着隐居生活。1938年4月14日,赵凤昌在上海去世。[5]
赵凤昌因亲历近代许多重大事件,收集和保存了不少函电和相关资料,留下了一份《赵凤昌藏札》(其中也包括他儿子的收藏),内含3000件左右资料,分装成109册,已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是研究清末民初政情与社会的第一手资料。[2]

人物生平

幕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