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

百部科百部属的植物
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ume) Miq.),别名婆妇草、药虱药、蔓生百部,为百部科Stemonaceae百部属Stemona)多年生草本。百部分布于中国山东福建陕西等省;日本曾引入栽培,有变为野生者;模式标本采自日本[1][5]。该物种多生于路旁、山坡草丛和林下[1],性喜阴湿[5]、喜土厚,耐寒[6],忌干旱[7],以排水良好、肥沃的腐殖壤土或砂质土为最适生长环境[5][6]
百部长60~120厘米[7],全株无毛[8]。块根肉质,常长圆状纺锤形[1],黄白色[7];茎少数分枝,下部直立,上部攀援状。叶轮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薄革质或纸质[1],全缘[8],叶柄细[1]。花单生或数朵排成聚伞状花序花柄纤细;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被片淡绿色,披针形;雄蕊紫红色;花丝短;花药线形[1];子房卵形[8]蒴果卵形,赤褐色。[1]种子深紫褐色,椭圆形[1]。花期4~5月,果期5~9月[7]
百部味苦、微甘,微温;归肺经,有润肺止咳,杀虫的功效;主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晓虫病、体虱、邂[jiè];牌胃虚者慎服[8]。根可外用于杀虫、止痒、灭虱等[1]

本草考证

百部始载于《名医别录》,此时以“玉萧”“箭悍”之名出现;此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收载,经整理后发现其有“嗽药”“百部草”“玉箫”“野天门冬”“白并”等21种名称。百部在历代功效中以《新修本草》中的“疗咳嗽,亦主去虱煮作汤”为底加以应用,在后世的记载功效中以“润肺下气止咳”为“疗咳嗽”的具体详细应用。而性味则多以《本草便读》中的“甘、苦,微温”为底从而加以应用。百部的优势品种产地为中国华南地区,此外多分布于浙江山东湖北安徽四川等地。在中国古代的本草书籍中,百部指羊齿天门冬、蔓生百部、对叶百部直立百部四类。在明代之前主要是以火炙、酒渍等为主,而明代则是以蜜煎为主,且流传至今,在清代以酒渍与蜜炙并见,而现代则多以蜜炙和切片为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