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诰

《四库全书》副总裁
[gào](1740年-1818年),字雅伦,号蔗林,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清代大臣、书画家。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嘉庆四年(1799),董诰六十岁,以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zhuó]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钦赐“紫禁城骑马”。直军机先后四十年。董诰精书法,善绘画,更通晓军事。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董诰卒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终年七十九岁。
董诰死后六天,嘉庆帝亲临祭奠,所写哀诗中有“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之句,并亲自拨款建立“董公祠”。[1]

人物简介

董诰工诗古文词,书法宗“二王”,又能於一粒芝麻上书“天下太平”四字。山水禀承家学,雅秀绝尘,晚宗宋、元。为人和易,一时寒[jùn]多得其授画法。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顺天乡试举人,次年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子,改置二甲第一,为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zuǎn]修。散馆后,改任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