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学家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省新会县(现广东省江门市[4])人,生于日本东京,梁启超长子,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5][6]
梁思成1901年出生,那正是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1912年,11岁的梁思成随父亲回到北京,1915年入清华学堂,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留学,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建筑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1931-1945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34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1944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1955年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至1972年1月去世。[5][1][7][2]
梁思成与林徽因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建筑系,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并为其奠定了基础。[3]他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中国古建筑文化开拓者和奠基者,先后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2]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梁思成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和英文版《图说中国建筑史》两本中国建筑史研究著作;撰写了《[宋]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则例》两本解读中国古代建筑的教科书[1]

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