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菩萨

佛教所说的全身舍利
肉身菩萨一方面是对佛教中活着的高僧的尊称;另一方面泛指高僧圆寂后肉身不腐,这也是主要含义。[1]著名肉身佛六祖惠能大师、[2]金地藏、海玉菩萨、[3]慈航法师、[4]仁义师太等等。[3]
中国“肉身菩萨 ”的出现首先是出于宗教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则是跟中国人的孝道的价值伦理观念与灵魂不灭的信仰有关:古代中国人重视厚葬尸体,并保存好尸体,令尸体不腐,并认为尸体不腐即能保证灵魂永生;另外也跟道家追求长生不死的境界密不可分。[5]从科学角度看,坐缸习俗和室内外温度适中是有益于肉身菩萨的形成和存放;同时僧人食素,预防了冠心病高血脂病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再加上坐化前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油尽灯灭下,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为死后坐缸应化成肉身奠定了基础。[6]
佛教认为金刚身即是如来色身,是色身证得佛性后,始成为金刚法身,由此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7]而在道家看来,佛教的“肉身不坏”即是“神往形留”,这种现象是修性而不修命所致,是出阴神,而非出阳神,其结果是成就了“鬼仙”。[8]记载了肉身菩萨信息的典籍及相关研究有:《高僧传[9]佛祖统纪[10]《九华山化城寺记》[11]《九华山肉身菩萨文化释读》[12]《佛教肉身舍利崇拜的宗教阐释——以九华山为例》等[13]

定义

肉身菩萨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这是人们对于活着的佛教中的高僧的尊称,因其厉行菩萨道,又有修证的德行,故人们视之为活菩萨,或尊称其为“肉身菩萨”;另一方面,又泛指高僧圆寂之后,肉身不腐,这是“肉身菩萨”的主要含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