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虫

剑角蝗科沙漠蝗属的一种昆虫
沙漠蝗(学名Schistocerca gregaria),是直翅目剑角蝗科沙漠蝗属昆虫,[14]是最危险的蝗虫类害虫之一。其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和南亚等地区的沙漠,是具有高度适应性的一种昆虫,特别是对于沙漠和半干旱环境。[1][15]成群的沙漠蝗能够飞行很远的距离,吃掉路过的庄稼、植被、绿化区,具有很强的破坏力。[13]沙漠蝗具有两种生态型即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生态型在生活习性上有一定差异。两种生态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变,引起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条件、食物条件和种群密度。[9][10]
沙漠蝗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中的渐变态发育类型,[a]生活史可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5]雄性成虫体长约为45~55mm,雌性约为50~61mm,[5][15]成虫体型粗大,复眼卵形,触角丝状,前后翅狭长,明显超过后足股节端部。[1][6]若虫和成虫的体形相似,食性相近,大小不同,发育可分为5个阶段。散居型个体与聚集型个体体色有一定差异。[5]其为植食性昆虫,不同生态型觅食种类会有差异。[9]成虫寿命约为2.5~5个月。[17][18]
沙漠蝗会严重危害粮食和经济作物[15]历史上,东非、阿拉伯半岛以及西亚地区多个国家曾爆发沙漠蝗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7][19]。监测沙漠蝗对蝗灾进行预警和防治,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重要工作之一。[20]防治沙漠蝗的方法主要有光源诱捕、化学药剂或施用生物源农药等。[19]

命名和分类

1775年,德国分类学家福斯卡尔(Forskål)较早描述了沙漠蝗,并命名为“Gryllus gregarius”。1838年,研究人员伯迈斯特(Burmeister)根据其在非洲南部地区采集到的昆虫标本,又将沙漠蝗命名为“Acridium peregrinum”,但此学名并未被广泛接受。1979年,研究人员杰戈(Jago)确认了伯迈斯特提出的学名应为沙漠蝗的一个亚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