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

面粉制作的食物
1
2
煎饼是中国传统食品,由麦子、高粱、玉米等谷物原料磨成糊状物,摊制成的薄饼[4][5]煎饼薄软如纸、柔韧适口,味道美、易搭配,是山东泰安,还有临沂、日照济南淄博枣庄等地日常主食。[2]
1500年前,煎饼逐渐在山东流传开来。北齐高祖皇帝以“卒律葛答”为谜面,让人猜谜。“卒律葛答”是突厥语,译成汉语是“前火食并”,“前火”和“食并”正好组成“煎饼”二字。北齐据有今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君臣都以煎饼相戏,足见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区便已开始食用煎饼。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一份明万历年间的“分家契约”,其中便记有“[ào]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证明此时煎饼已经在该地区普及。20世纪70年代初,加工煎饼原料逐步改用电磨,石磨被遗弃在房前屋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左右,鏊子逐步变成了带扶手、用电机作动力的“转鏊子”;2000年之后,有人研发了加工煎饼的机器,产出的煎饼也由圆变方。[3]煎饼在为人果腹的同时,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煎饼作为军粮,随山东籍子弟兵南征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3]
煎饼还常被古人用于人日、天穿日、乞巧日等特殊的节令中,并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如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记录有天穿日煎饼“补天漏”的习俗:“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3]

历史沿革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