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联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张芝联(1918~2008.5.27),浙江[yín]县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自幼博闻强志。早年受教于张歆海吕思勉童书业张尔田聂崇歧等诸大家,在世界史方面造诣深厚,更是公认的法国史专家,曾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人物生平

1918年11月7日,张芝联出生于湖北汉口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光华大学创办者张寿镛。张芝联自幼在家塾饱读诗书,博闻强志。1935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西语系,两年后转入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1941年重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在名师张尔田聂崇歧先生的指导下研究中国史学,发表了《〈资治通鉴〉[zuǎn]修始末》等论文,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6年,张芝联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1947年又横渡大西洋到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到法国参加国际讨论会其间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历史和学术思想。回国后,先在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51年北上到燕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教授世界史,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任历史系教授,还曾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一直到1988年退休。

主要成就

张芝联教授说,我国的世界史研究比较薄弱,在资料、文献和研究成果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因此他在北大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科基本建设,编教材,译资料,引进西方学术成果。他先后参加了《世界通史》的编著和《世界史资料丛刊》的编审工作,编译了英国史资料集《1815—1870年的英国》。同时应《历史研究》杂志的要求,提供介绍国外史学动态的文章和书评,极大地开阔了国内学界的视野。1978年以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评论二战以来西方史学的发展方向。他最早把法国年鉴学派介绍到中国,1986年发表长篇论文《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史学方法》,引起中国学界的广泛注意。二是培养人才,他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邀请外国史学家来我国讲学或参加讨论,让中国学者有机会结识外国同行,相互交流切磋;另一方面也尽可能把研究生送出国进修,使他们很快成为教学、研究的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