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

中国历史学家
吕思勉(1884年2月27日——1957年10月9日),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3]笔名驽牛、企、程芸、芸等,江苏武进(今常州)人,[4]二十世纪史学名家,吕思勉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为近代史学四大家。[5]
吕思勉1884年出生于常州十字街吕氏故居,家庭旧学渊源深厚,在父母、师友的教育熏陶下,吕思勉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各种古代典籍。[6]1918年秋到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4]他因舅家世代知医,自幼耳目濡染,对于中国医书之源流派别颇熟,便应谢观之约进商务印书馆。1921年,吕思勉出版了较早的一部系统的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四册,后来又出版了《吕著中国通史》两册。[4]1923年由吴研因介绍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在该校期间,他先后写成有关文字的著作四种。1925年赴光华任教,1942年光华沪校停办,曾回常执教、著述三年。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吕思勉开始研究断代史,先后出版了《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以及《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燕石札记》等书。[2]1951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直至1957年去世。[7]
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发表了很多时论文章,为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近代史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卓著。[8]他长期从事文史研究和教育工作,一生写过两部通史、四部断代史,在社会文化史、政治制度史、民族史、学术史、思想史、史学史、历史研究法、史籍读法、文学史、文字学等领域都有专著,还写有大量的史学论文、札记、讲稿、教材和历史通俗读物,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9]吕思勉一生处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到近代的转轨过程之中。他善于继承传统学术的精华,勇于接受新思想,不断吸取各家长处,并加以融会贯通,终成一代大师,为中国现代史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标榜任何派别,而是独具特色,自成一家。[10]吕思勉史学及其史著是在近代社会变革和中外文化对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是其本人凭借丰厚的学识与坚韧的性格,不计名利、勤苦治学的结果,带有自己独具的学术风格。吕思勉的各种研究,对中国史学建设与人文社科研究有着很深的影响。[8]历史学家蔡尚思盛赞吕思勉“是中国通史的正式开山者”,是“近现代编著《中国通史》者的先锋”。[1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