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地雷

破坏坦克、装甲运兵车的武器
反坦克地雷,又称防坦克地雷,是用来炸伤、炸毁敌人的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或汽车等技术装备使之丧失运动或战斗能力的爆破器材。[1]
1918年,德军将炮弹改装后埋于地下,用于炸毁敌坦克履带,由此诞生世界上第一枚反坦克地雷。[5]二战时期,反坦克地雷得以快速发展,据统计,世界各国于二战期间共埋下3亿多枚反坦克地雷。[6]20世纪20至30年代,专用反坦克地雷的设计和装备诞生。[2]1935年,苏、英、美、法等国,先后研制出反坦克地雷装备部队。[5]20世纪40年代末,各国研制和装备的反坦克地雷大多是反履带雷。[7]20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着手研制利用飞机、火炮、火箭撒布的反坦克地雷。[8]之后,反坦克两用地雷逐步发展。[9]20世纪70年代初,新一代反侧甲雷在引信和装药结构上有了新的突破。[7]截至1996年,反坦克地雷的攻击形式已发展到用空心装药或自锻破片炸坦克的侧甲板或顶甲板。[10]
反坦克地雷根据攻击和毁伤目标的部位可分为反坦克履带地雷、反坦克车底地雷、反坦克侧甲地雷等。[11]它一般由TNT炸药、引信、发火装置组成。[5]反履带雷一般配用触发引信,装药形式通常为集团装药或条形装药;反车底雷采用带触发杆的机械引信,采用聚能装药或爆炸成型弹丸装药;反侧甲地雷主要采用红外、激光引信,采用爆炸成型弹丸或串联聚能装药等。[7][9]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