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涛路

1988年建立的马路
秋涛路 南起复兴街,[1]北至杭海路,接秋涛北路。宋称浙江塘,秋涛拍案,是观潮胜地。清古南星桥螺丝埠建秋涛宫,民国时筑路,名秋涛路,又名杭海路。[2]秋涛北路,南起杭海路,接秋涛路,北至机场路,[3]原系菜地、水塘、农居间的乡间小路,1988年末建成马路。闸弄口街道为秋涛路末端,自艮山路至机场路段。

历史背景

秋涛路,原系五代吴越王所筑古海塘的一段,以地有秋涛宫而得名。钱江潮自古蔚为天下奇观。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唐朝诗人罗隐道出了钱塘涌潮的壮观气势,而唐朝诗人徐凝观潮时又留下“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的诗句。可见当时观潮兴趣之浓。但是,那时,钱塘江江道走向及位置与现在不同,潮水走南大岸,穿过萧山南沙地区,直扑杭城,观潮胜地不在海宁,而是今杭州江干一带。

历史故事

南宋时期,临安杭州)观潮之风大盛。每年从阴历八月十一起,就有人来观潮。十八日这天,则倾城而出,万人空巷。钱塘江北岸,江干一带,从庙子头到六和塔,绵延十余里,临江楼房都装饰得富丽堂皇,焕然一新,光彩照人。不少地方还搭起彩棚,供出租观潮。每逢八月十八,临安的达官显贵、豪绅富贾和社会名流,都会带着家眷来观潮。有钱人家的妇女穿上节日盛装,姑娘们打扮得如花似玉,小商小贩也到江边摆摊设点,成千上万的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地涌往江边,十多里地都挤满了人。平时深居简出的皇帝车驾,也来到地势较高的凤凰山禁中殿庭,坐在黄伞雉扇之下,居高临下,目视江中,以待潮来。南宋时,朝廷又把这一天定为检阅水师的日子。当时的水军演习地在浙江亭(唐之樟亭驿,故址在今闸弄口白塔岭前钱塘江边)一带。检阅前,又从金山浦等地掉来战舰数百艘,水军万人。检阅时,摆开阵势,舞枪弄箭,分列交战,进行实战演习。涌潮未到,江面已是硝烟滚滚,炮声隆隆。相传,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水师检阅后,接着就祭拜“潮神”,一则为纪念伍子胥;再则,也借助“神”的威力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时的祭潮在东青门外的海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