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快乐原则

超越快乐原则
《超越快乐原则》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由米娜贝尔出版,最初于1920年以德文《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出版。这本书标志着弗洛伊德理论取径的转捩点,他在此之前认为性本能是人类行为的主要推动力。在本书中,弗洛伊德提出超越快乐原则的概念,以发展其死亡欲力(Todestriebe,通常被称为塔纳托斯,或译死亡本能)的理论。本书的重要性在于描述人类置身两种对立欲力(本能)的处境。一种是生之欲力,表现为创造力、和谐、性关系、繁殖、自我保护。另一种是死亡欲力,表现为破坏、重蹈覆辙、侵略、强迫、自我毁灭。后者即快乐原则的例外。在书中,弗洛伊德致力于寻找快乐原则不存在的证据。他发现,当快乐原则无法充分应付以下四种情况时,就会出现例外(死亡欲力):孩童的游戏,弗洛伊德以自己孙子的「fort-da」游戏为例;重复梦见战争创伤;经追踪确定的,某些人的自我伤害行为模式;在精神分析中,某些不断重复童年不愉快经验的人。此外,弗洛伊德在这篇论文中对他的驱动理论进行了重大修订,详细阐述了两种对立驱动之间的斗争,并将人类行为中的自我保护归因于爱欲冲动和力比多的调节,受快乐原则支配的说法修订为非决定性的。

内容介绍

接著《精神分析新论》之後,本书集弗洛伊德重要的著作於一册:《超越快乐原则》《群心理学与自我分析》《自我与本我》《抑制、症状与焦虑》。
《超越快乐原则》论述人的行为除快乐原则及由此派生的现实原则之外,还有一条更为符合人的本能的原则,也就是强迫性原则。弗洛伊德在这篇论文中重新考虑了死亡冲动(或塔纳托斯),它指代了破坏和毁灭的倾向,通常通过侵略、重复强迫和自毁等行为表现出来。
《自我与本我》首先将心理区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然後说明潜意识有描述意义上的、动力学意义上的区别;其次阐述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