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中国唐代散文家
李华(约公元715~774年),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1]唐朝祠部郎中李太冲的曾孙,唐朝安邑李虚己之子。[2][3]是中国唐代散文家。[1]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华中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曾任职监察御史、右补阙等。[4]安史之乱中,李华曾被叛军抓获,并被迫任职了叛军凤阁舍人职位。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充任检校吏部员外郎,一年后因病辞官,并隐居山阳。[1][5]后于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去世。[6][5]
李华擅长古文,和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与萧颖士等人共同倡导古文,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4]晚年李华以务农为生,安于贫困,信奉佛教,很少撰写文章,钟情于为士大夫立传,曾撰写过很多墓版和州县的碑颂。[2]曾著有《含元殿赋》《吊古战场文》《四皓铭》等。[5][6]

人物生平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家,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明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大别山南麓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