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

商务印书馆图书
台湾通史》是连战祖父连横积数十年之力[1],搜集有关台湾的中外文献、档案和传闻,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写成的台湾第一部按照通史体例撰修的史书。
全书起于隋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有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从最早经营台湾的开拓者到清中后期抵抗日本侵略的仁人志士,凡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财产、风俗、人物等等,均有论列。
连横十三岁时,其父连永昌购买一部余文仪《重修台湾府志》给他说: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史。基于先人家教启蒙与台湾为日本所占的双重动机,自1908年至1918年着手撰写《台湾通史》,体裁仿效司马迁史记》体例而成,起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终于割让(1895年)。这是台湾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台湾通史名称的著作。不过连横对于台湾民主国的记载,最初以独立纪撰写,后又改为过渡纪以避免争议。

内容简介

连横的《台湾通史》,仿司马迁《史记》体例,时间从隋朝大业元年至清光绪21年(1895年),横跨1290年的历史时空,将包罗万象之内容纳入88篇之中。是台湾历史上第一部按通史体例撰修的史书。连横积数十年之力,搜集有关台湾的中外文献、档案和传闻,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典据精深,记述详明,因立足奠基台湾史,故史料编撰宁详勿略,宁取无弃。无论是旧籍疏略之岛内抚垦拓殖的情况、故纸未载之相逼而来的外交兵祸,还是岛内动植矿物等天然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稻米糖茶等诸种作物乃至食用方法,或据资料详细系统地载录下来,或依耳闻目睹据实列述,内容扎实,使《台湾通史》成为文献大宗。二是较以往修史注重兵、刑、礼、乐者,凸显“民贵”史观,对岛内民生之丰啬、民德之隆污,特别是[yōu]关国民生计之官方奏疏一律详细载录,以供后人借鉴。三是对以往史书以“岛夷海寇”视之而一笔代过之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以及其后率领大陆同胞迁台拓台的事迹给予重新矫正定位;对台湾人民介乎以卵击石、艰贞抵御日侮的历史详情,更是重笔彩墨,致意再三。四是全书既体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经济、法律、典仪、文化、宗教等方面一脉相传的历史渊源,又突出了台湾的地方特色,安排有序,相得益彰。连横著此书时正值台湾沦陷,其辛苦不言而喻。终因辛苦过度于1936年病逝,其孙便为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连横曾于生前预言,中日必有一战,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