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部

清朝时期蒙古诸部之一
科尔沁部在广义上是泛指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所领部落,科尔沁部狭义上是专指清代移居嫩江两岸的嫩科尔沁部。[1]科尔沁,在明清史料中亦称作火儿慎、好儿趁、廓尔沁,这是蒙语音译的不同,原意是指成吉思汗时皇帝卫队中专门披弓挂箭的战士。科尔沁部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代,科尔沁部元朝时曾驻牧于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一带。科尔沁部传到第十四代奎蒙克塔斯哈喇时,为躲避其他蒙古部落的袭击,而迁徙到嫩江流域。为避同族中阿鲁科尔沁部之称,自号嫩江科尔沁,后来径称科尔沁部。经过明代200余年的岁月,子孙繁衍,逐渐强盛,游牧之地北起嫩江,南到辽河,成为当时东蒙古草原上强大的蒙古部落之一。[2]

历史沿革

元太祖成吉思汗把二弟合撒儿分封在今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流域呼伦贝尔大草原、外兴安岭一带的广袤土地,成为“东道诸王”之一。成吉思汗扩编带弓箭的“豁儿臣”即科尔沁护卫军。合撒儿为兀勒都赤(指挥者),负责斡耳朵(大汗营帐)的警卫和警戒的重任。“科尔沁”由军事机构的名称逐渐演变成合撒儿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形成了著名的科尔沁部。蒙古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嫩科尔沁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茂明安、乌拉特及青海和硕特等部族均属科尔沁部分支。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嫩科尔沁部,是通辽市的驻地,科尔沁区于1999年在通辽市撤盟设市时成立。由此科尔沁也被世人瞩目,享有草原明珠·科尔沁的美誉。
明嘉靖三年(1524年),合撒儿14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一系为躲避战乱,率部从世袭领地南迁游牧于嫩江流域,为区别于同族之阿鲁科尔沁,称为嫩江科尔沁,即嫩科尔沁,名称由此开始固定。
明天启四年(1624),科尔沁部首领与努尔哈赤于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马乌牛正式结盟。1626年,努尔哈赤封奥巴为土谢图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