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酸

白色针状晶体或粉末
曲酸(Kojic acid),化学名称为5-羟基-2-羟甲基-1,4-吡喃酮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1。曲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其熔点为152.0~156.0℃,易溶于水、乙醇,不溶于油脂,对光、热敏感,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曲酸可与很多金属离子[áo]合,与
螯合产生黄色复合物[1]
曲酸是由微生物发酵而来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有机酸,与葡萄糖分子的结构相似,经同位素证实是由葡萄糖未经碳架断裂直接氧化脱水而形成的,具有弱酸性,其酸性是由其酚烃基结构而来。曲酸具有抑菌、抗氧化、与金属离子螯合等性质,因此在食品中可作为防腐剂、保鲜剂、护色剂等。曲酸具有抑制黑素生成酶酪氨酸酶活性的功能,有显著的增白作用,广泛应用在美白、防晒化妆品中。[1]
曲酸的应用及发现源于古代民间医疗。在日本,1300年之前就有人观察到在清酒厂工作的妇女手部肤色较白。1953年,在发酵液中分离并确定其化学结构。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率先将曲酸作为美白添加剂应用于化妆品中。曲酸美白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实现皮肤增白的功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版)》将曲酸列入该目录,序号为05453。[1]

简介

中文名称: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