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

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饮茶习俗
潮州工夫茶艺,亦称潮汕工夫茶,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1]
潮州工夫茶艺是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历史可追溯至宋代,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代表之一,在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之一,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虽然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已遍及全国,远及海外。[4]
潮州工夫茶的特点,尽在其“工夫”二字。“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有本领、本事、时间的含义,更有精致、讲究、用心、周到的意思。潮州工夫茶从茶具、冲泡到品饮都十分讲究“工夫”,也因“工夫”而赋予了工夫茶的文化内涵。[2]

历史沿革

宋代以前,潮州文献國略。目前关于潮州的饮茶历史记载,根据文献资料可追到宋代根据《潮州工夫茶的渊源、发展和现状》一文介绍:潮人饮茶习俗的形成,早期可能有三个途径:一是外籍特别是江南、闽省诸地人员入仕潮州;二是宋元时代闽人迁潮;三是潮人到福建贩茶入潮。该文提及在潮州市金山南麓,残留着一处宋代摩崖石刻,刻着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知州王汉的《金城山诗》,其中有句云“茶灶香鑫平”的句子。“茶灶”是烹茶煮水用的茶器,这是现在可以见到的关于潮州茶事的最早记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