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与铁吸收减少,使体内储存铁耗尽,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1]
缺铁性贫血病因包括生理性及病理性两方面:生理性原因多是由于铁需要增加及摄入不足;病理原因包括吸收不良、慢性失血等。[3]其常见症状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缺乏等;有苍白、心率增快。[2]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根除病因;补足贮铁。[2]其预防的重点放在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的营养保健。对婴幼儿应及早添加富含铁的食品,如蛋类、肝等;对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定期查、治寄生虫感染;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可补充铁剂;对月经期妇女应防治月经过多。做好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3]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2]合理均衡的营养可以降低人群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4]单纯营养不足者,易恢复正常。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取决于原发病能否根治。[2]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