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罗伯特·姚斯

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1997),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之一。[1]1967年,被聘为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2]是康斯坦茨学派代表人物之一。[3]
汉斯·罗伯特·姚斯受伽达默尔解释学启发,在吸收英伽登现象学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接受美学”理论。[2]他在接受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接受美学的纲领性论文:《向文学史挑战的文论》,侧重于接受文学史的理论建设和研究。他在审美经验方面提出了三重性的问题。[4]
汉斯·罗伯特·姚斯的美学思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力图解决“文学史悖论”,后期研究侧重于审美经验。其主要著作包括《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文学范式的改变》《审美经验小辩》《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等。[5]

文艺理论

姚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力图建立较完善的文学史科学,批判将文学与社会历史分裂、对立的倾向,重 建对文学的美学思考与历史思考,解决“文学史”悖论。他认为文学的历史性应是历史与美学的联系、调节与融汇,批判了实证主义的、形式主义的文学历史观。姚斯提出新的文学史应是文学作品的消费史,读者作为消费主体是一个能动的构成。通过“期待视界”,姚斯将作家、作品、读者联系起来,并沟通了文学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期待视界”是读者接触作品前已有的潜在的审美期待,是由阅读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先验心理结构。姚斯提倡作品的“客观化”,提倡历史视野与现时视野的“视界交融”,认为文学作品不是只关涉现时的静态文献,而是包括传统文学评价与当下文学尝试的动态的、开放的“本文”。文学的社会功能在于其构成性,通过改变读者的期待视界,实现文学的效果与文学的接受的统一,文学的意义、价值、效果,包括作者的赋予、作品的内涵和读者的增补,文学史即效果与接受的历史。